我明确知道我的宝贝女儿生病了。
因为她两年前就出现过不好的情况。
初一的时候,原本活泼的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当我无意中瞥见她手臂上几道浅浅的划痕,我的心猛地一紧。
我知道,这些划痕背后定有隐情。经过询问,女儿告诉我,她在学校里被同学排挤,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她曾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帮她走出困境,但那时,我对教育的理解还太过浅薄,只是一味地对她进行说教,告诉她要坚强,要勇敢面对。
然而,我的说教并没有让情况好转,反而让她的情绪更加低落。当我发现这一切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察觉,为什么没有早点寻求帮助。于是我通过改变教育方法,做几次心理咨询,孩子“恢复”正常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还主动提出申请住宿。因为她从小学校就很好,最后考入重点高中也在常理之中。
展开剩余85%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将步入正轨时,新的挑战又来了。升入高中后,她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再次陷入了抑郁的情绪中,而且这次比上次更加严重。她开始出现睡眠障碍,意识混乱,甚至会有幻听的现象。
我们不敢耽误,立刻带她去了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是重度抑郁,女儿需要接受电抽搐治疗,并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我们决定让她暂时休学在家。在家的这段时间里,我尽我所能地陪伴她,照顾她。当我们觉得孩子状态好转后和她讨论复学的事情时,由于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我和她爸爸说了她几句,她情绪突然崩溃,夜里竟然跑到房顶上说要飞下去。那一刻,她甚至不认识我们,意识变得混乱。无奈之下,我们送她去医院住了20天。孩子在医院开始接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当我们以为孩子情况会伴随着治疗好转的时候,却没想到孩子又出现了异常行为,她开始在医院跟人跪下。在每次给我发的信息里都直言想要去死。于是我决定另寻方法来救助我的女儿。
帮女儿找到问题根源
当我了解到果壳心理是专注于做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的时候,我便报名开始专家冯老师的一对一指导。
冯老师告诉我:抑郁症的原因是自我奖励行为频率的减少和负面事件的增加,在思维方面存在负性偏差,寻求赞同的需求过分强烈;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冲突。接着帮我剖析了孩子的问题原因:半封闭的社会压力环境专家冯老师说我的女儿处在半封闭的环境中,不能自由的穿梭于她的生活空间,同时她生活和成长中的很多东西被剥夺了,这增加了女儿的空虚和寂寞;伴随着这种剥夺,女儿的压力也在增加,(外部有社会学校环境的压力,内部有家庭给女儿的压力、女儿自己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的女儿长期处在高压的环境中:运动、玩耍以及高质量睡眠时间都在减少,家庭和学校双重的压力却在激增。慢慢地导致女儿的心理和身体出现了失衡,情绪障碍就出现了。女儿经常不被友善对待◎ 我们对女儿心理需求的无视我的脾气不好,也比较强势,经常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她缺少认可和肯定,导致女儿敏感、不自信,自我否定,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缺乏安全感的。而且由于经常否定女儿,当她自己发表什么意见,被我们忽略,让她感到不被尊重、不受重视,没有话语权和价值感,导致她没有自信和主见。去年女儿曾尝试断断续续的回到学校,每次去都鼓起很大的勇气,但在学校不舒服的感受,只有女儿自己感受。不能上学时,我表现出来失望,对孩子的不理解,忽略了孩子的不容易。让女儿感觉在我的心中,学习比她这个人还重要,逐渐让女儿丧失了信心和动力,也在心里再次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不重要的。女儿在学习上的无力、我们对她的不理解、她自己的痛苦和无助、一次次的尝试却证明了她自己不行等等这些使得女儿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女儿在校的同学关系问题曾经被同学排挤的糟糕创伤经历已经使女儿对于社交关系很敏感,分科后的转班引起的环境适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再次导致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受挫,让孩子情绪问题越来越糟糕。
和女儿一起改变因为女儿多次提及想要死去的话语,于是在冯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先进行了自杀风险的评估,了解女儿的自杀意念和行为,了解到女儿想活着的理由和想死的原因,并且做了不自杀约定。接着,在冯老师的带领下,帮助女儿从认知和行为方面开始改变。
从认知上帮助女儿改变
从认知上帮助女儿改变是一个深入且细致的过程,它涉及到引导女儿重新评估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心态,并学会用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式来看待问题和处理情绪。
引导女儿审视消极想法: 当女儿陷入消极想法的循环时,冯老师建议我采取一种主动且富有引导性的方式,帮助她认识到这些想法的实质和影响。引导女儿问自己:“反复思考这个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让她意识到过度思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加剧她的焦虑和不安。有时也会引导她思考:“如果把这个糟糕的事情当作‘无法改变’和‘已经过去了’,会对你现在的状态产生什么好处呢?”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女儿学会接受现实,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记录并反驳消极想法: 为了帮助女儿识别和改变消极想法,我帮助她记录自己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我了解到这不仅可以帮助女儿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还能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记录的基础上,冯老师帮助我引导女儿找出可以反对这些消极想法的证据。例如,当我的女儿说“我会一直抑郁下去”时,去反问她:“如果你的朋友这么想,你会给她什么建议呢?”
改变家庭养育方式和家庭教育理念:
在冯老师的指导下,我深刻认识到过往教育方法的问题所在。过去,我过于关注女儿的成绩和表现,而忽略了她内心的需求和感受。现在,我开始更加注重与女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她的个性和选择。同时,我也开始关注女儿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努力为她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理念上,我逐渐树立了“以孩子为本”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努力成为她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
从行为上帮助女儿改变从行为上改变女儿,冯老师知道我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女儿由内向外的发生改变。
从行为上改变女儿,冯老师知道我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女儿由内向外的发生改变。
帮助女儿进行自信心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富有成效的过程。我开始着重关注女儿的自信心建设。我鼓励她参与各种活动和挑战,让她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和成就感。同时,我会及时给予她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她明白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此外,我还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她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增强她的自信心。制定了奖励性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对女儿进行奖励性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励女儿,我制定了一个奖励性计划。这个计划详细列出了女儿可以完成的各种任务和挑战,以及完成后的奖励。奖励可以是她喜欢的玩具、书籍,也可以是外出游玩、看电影等特别的活动。这样的奖励性计划不仅让女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还能让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密切关注女儿的表现,并根据她的表现及时给予奖励,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引导孩子出门: 我引导女儿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遇见不同的人。我会喊女儿和我一起去散步、去取快递等。逐渐的,女儿可以单独出门送弟弟去上学。此外,我还经常带女儿去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游玩和学习,让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引导孩子出门的过程中,我会注重安全和健康,确保女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得到充分的照顾和保护。迎来女儿的转变如今,家中的气氛已经焕然一新。
女儿的情绪明显好转,她不再沉浸于过去的阴霾之中,而是逐渐展现出她活泼、开朗的一面。她不仅能够主动走出家门,去享受阳光和微风,还会在清晨的时候,主动承担起送弟弟去学校的责任。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我知道,她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她已经准备好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了。
女儿的说话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她常常与我们分享她每天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讲述她的趣事,或是她新学到的知识。她的笑声和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更令人惊喜的是,她还开始主动帮我做家务。无论是洗碗、扫地,还是整理房间,她都会抢着去做。她的懂事和体贴,让我深感骄傲。看着她在家里的身影,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
而我也因此变得更加有力量感。看到女儿的变化,我深感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知道,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而女儿的进步和成长,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努力下去,我们的家庭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发布于:江苏省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